为了促进我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的校基金专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本次校基金专项申报面向全校,重点支持效益制造学部、精美制造学部和人文社科学部,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二、重点支持主题
(一)管理与经济研究院
1.纺织服装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研究:外部环境恶化与打压情景下的纺织服装特征识别和发展路径研究、大数据情景下的价格波动模型与系统研究、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智能配棉模型与系统研究、新质生产力与纺织产业结构转型的知识管理研究、AIGC对纺织服装营运管理模式研究、抖音等短视频对纺织服装营销知识管理模式研究等。
2. 绿色供应链管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模式、定价策略、闭环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产能分配与优化、废旧纺织品的关键核心技术的识别与创新管理;应急供应链与绿色相关产品和技术,侧重应急供应链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 医养与健康信息管理:电子医疗与健康管理理论与方法、医疗资源的调度、健康穿戴与服装数字化等,侧重运用数智技术和运筹优化方法对医疗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信息行为和决策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服务。
4. 纺织产业碳经济研究:低碳经济与会计研究、碳排放核算与减排技术、碳市场与碳交易机制、低碳产业与技术创新以及国际碳经济合作与政策对接、纺织品碳足迹、低碳产业政策及绩效评估、碳税(碳关税)、低碳产业与企业ESG、低碳产业与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等多个方面。
条目一、纺织服装信息管理与知识理研究(指南代号A)
(1) 外部环境恶化与打压情景下的纺织服装特征识别和发展路径研究(指南代号A1)
(2) 大数据情景下的价格波动模型与系统研究(指南代号A2)
(3) 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指南代号A3)
(4) 智能配棉模型与系统研究(指南代号A4)
(5) 新质生产力与纺织产业结构转型的知识管理研究(指南代号A5)
(6) AIGC对纺织服装营运管理模式研究(指南代号A6)
(7) 大模型视角的棉花、纱线、布料和成品的价格研究(指南代号A7)
(8) 抖音等短视频对纺织服装营销知识管理模式研究(指南代号A8)
(9) 外部环境打压情景下的纺织服装产业生态特征识别研究(指南代号A9)
(10) 大模型视角的领域知识驱动的复杂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与算法研究(指南代号A10)
条目二、 医养与健康信息管理(指南代号B)
(1) 电子医疗与健康管理理论与方法(指南代号B1)
(2) 医疗资源的调度大模型驱动的企业决策支持研究中心价值共创平台研究(指南代号B2)
(3) 健康穿戴与服装数字化等研究(指南代号B3)
(4) 侧重运用数智技术和运筹优化方法对医疗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信息行为和决策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服务研究(指南代号B4)
条目三、绿色供应链管理(指南代号C)
(1) 棉制品供应链稳定性与韧性研究(指南代号C1)
(2) 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模式和定价策略研究(指南代号C2)
(3) 废旧纺织品的闭环供应链管理研究(指南代号C3)
(4) 废旧纺织品的运营管理研究(指南代号C4)
(5) 纺织品平台供应链管理研究(指南代号C5)
(6) 纺织服装产能分配与优化研究C6)
(7) 废旧纺织品的关键核心技术的识别与创新管理研究(指南代号C7)
(8) 绿色平台供应链管理关键核心技术的识别与创新管理(指南代号C8)
(9) 应急供应链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0) 应急供应链与绿色平台供应链关系研究。
条目四、纺织产业碳经济研究(指南代号D)
(1) 低碳经济与会计研究(指南代号D1)
(2) 碳排放核算与减排技术研究(指南代号D2)
(3) 碳市场与碳交易机制研究(指南代号D3)
(4) 低碳产业与技术创新以及国际碳经济合作与政策对接(指南代号D4)
(5) 纺织品碳足迹研究(指南代号D5)
(6) 低碳产业政策及绩效评估研究(指南代号D6)
(7) 碳税(碳关税)研究(指南代号D7)
(8) 低碳产业与企业ESG研究(指南代号D8)
(9) 低碳产业与绿色金融研究(指南代号D9)
(10) 低碳产业与绿色创新等研究(指南代号D10)
联系人:马吉峰博士 电话:15927574389(微信同号) 邮箱:jfma@wtu.edu.cn
李静雯博士 电话:15872378769(微信同号) 邮箱:lijw@wtu.edu.cn
三、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条件
1.申请人须为本校在岗教师或科研人员,并组建跨学科团队(团队成员须至少来自2个不同学科);
2.申报项目需符合学科发展方向,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能够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进步。课题需明确学科交叉属性,研究内容需至少覆盖2个学科领域;
3.已承担校级课题未结题者不得重复申报,不得跨主题同时申报;
4.优先支持具有明确社会服务需求或技术转化潜力的课题。
(二)申报要求
1. 申报者需提交详细的项目设计论证,突出目标导向,问题意识,学科视角,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内容详实。研究计划应体现学科交叉的特点,即融合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某一领域的前沿问题。
2. 鼓励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共同申报本次校基金专项项目。
3. 申报者需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申报表格,并提供必要的支撑材料(需提供近年来的学术成果,如论文、专著、专利等)。
4. 申报新项目请填写《武汉纺织大学校基金专项项目申请书》;申报滚动支持请填写《武汉纺织大学校基金特别专项滚动支持申请表》;滚动支持请注明项目类别是重点、一般项目或学术会议。
(三)申报时间
本次校基金专项申报时间为:2025年7月1日至2025年7月6日。请各位申报者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报工作。
四、资助原则
(一)课题资助
本次校基金重点支持六大研究主题,根据主题下设的研究方向,设立重点和一般课题,重点课题资助5万元/项,一般课题资助2万元/项。资助经费采取滚动支持的方式,年终将进行考核,对于考核情况较好的课题,将在第二年继续给予滚动资助,支持其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学术资助
学术资助旨在围绕六大主题开展的学术活动。学术会议和研讨是资助的重点,资助确保活动顺利举办,吸引更多学者参与,提升学术水平。此外,还支持出版学术著作、举办讲座等活动,丰富研究内涵,提高成果影响力。资助金额采取申报审批制,资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该主题总经费的20%。
五、考核标准
遵循《武汉纺织大学校基金特别专项管理办法》执行。
(一)成果要求
类型 | 成果要求 | 备注 |
重点项目 | 1.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主题二、四、五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全国美展优秀奖以上等同于国家级项目); 2.获批省级项目1项; 3.1-2篇SCI/SSCI/A&HCI论文或CSSCI来源期刊论文(以及对应级别的报刊); 4.出版专著1部; 5.获省级政府部门采纳的研究报告1份(提供采纳证明); 6.获得湖北省、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及以上; 7.获得全国美展入选作品; 8.举办1次省级及以上美术馆/博物馆的专题展览(需提供展览策划书、场馆合作协议及媒体报道) | 1.重点项目:1必选,其他任选1项; 2.一般项目:任选3项; 3.国家级项目须由项目负责人牵头完成,项目组成员成果可纳入考核成果,但须与资助项目直接相关,杜绝挂名、拼凑和重复使用。 4.未尽事宜各主题可根据本主题属性对应已列成果同等级别追加,但必选、任选不变。 5.各类成果认定参考《武汉纺织大学科研工作绩效计算试试办法(实行)》。 |
一般项目 |
(2)中期检查
检查内容:研究进度与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合规性。
检查方式:重点课题全员答辩,一般课题随机抽取不少于总项目30%参加答辩(研究周期内每个项目必须参加一次答辩)。答辩未通过者限期整改,整改期不超过3个月。对于无故未参加中期检查或整改未达标者,终止资助并追回剩余经费。
(3)结题要求
1.提交结题报告和支撑材料(文章复印件、检索报告、采纳证明、获奖证书等)以及经费决算表等;
2.成果需标注“武汉纺织大学校基金特别专项资助”字样,未标注者不计入考核。
(4)考核分级
等级 | 标准 | 后续措施 | 备注 |
优 秀(A) | 超额完成任务指标≥120% | 资助额度提升30%,一般项目直接纳入下一年度重点项目支持 | 获得以下成果可参考认定为优秀: 1.获批国家级项目; 2.获中央政府采纳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3.获全国美展、全省美展铜奖及以上; 4.获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5.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有效排名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综合排序前2); 6.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单位或个人为第一完成人); 7.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文章; 8.一般项目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9.未尽事宜各主题可根据本主题属性提交与以上同级别的成果,经科发院同意予以认定优秀。 |
合 格(B) | 完成指标任务100% | 予以全额滚动支持 |
基本合格 (C) | 完成任务指标60%以上 | 资助额度减半,同时需提交改进计划,经主题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方可资助 |
不合格 (D) | 完成任务指标低于50% | 终止资助 |
其 他 | 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 追回全部拨付经费,5年内禁止申报 |
六、 学校滚动支持机制
(一)支持条件
结题考核“优秀”、“合格”且研究方向符合本主题规划;
课题成果具备下列延伸价值之一:获省以上主要领导批示或政府采纳;技术成果转化收益50-100万元;获得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及以上,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发表同项目研究方向的SCI/SSCI/A&HCI论文或CSSCI来源期刊论文(以及对应级别的报刊)2篇;获得全国美展优秀奖或全省美展铜奖及以上。
(二)支持方式
学校按上一年度各主题任务完成情况核拨下一年度经费。
各主题按划拨经费额度优先进行滚动资助。考核“优秀”滚动资助额度提升30%,一般项目直接纳入下一年度重点项目支持;考核“合格”全额滚动资助;考核“基本合格”需提交改进计划经主题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滚动资助额度减半(连续两年“基本合格”取消滚动资助资格);考核“不合格”终止资助,采取退出机制;经认定成果具有明确延伸价值按全额的80%资助;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取消项目,追回全部拨付经费,5年内禁止申报。
各主题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在保障滚动支持的前提下,适当新增课题数量。
七、其他事项
1. 申报人需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有虚假或遗漏,将取消申报资格。
2. 学校将对资助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管理与经济研究院
2025年7月1日
相关附件:
附件1:项目申请书
附件2:持续滚动支持申请书